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您的位置:首页> 法律文集> 对于判决死刑的案件应该由哪一级法院核准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对于判决死刑的案件应该由哪一级法院核准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2023-04-27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杨仕勤律师,北京行政诉讼律师,现执业于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法律专业知识扎实,办案认真负责,能够准确把握案件法律关系的重点;为人和善,能与当事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具有丰富的法律操作实践经历,赢得了广大委托人的信任,秉着“做点实事,帮人排忧解难”、“不求高风亮节,但求问心无愧”的执业理念,专注为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判决死刑的案件应该由哪一级法院核准

1.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有些案件的核准权依法经最高人民法院授权也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抗诉的。对这种情况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作出同意判处死刑的裁定,然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直接进行提审或者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后改判的案件是最终的判决,不能上诉或者抗诉;提审后仍然判处死刑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一审程序审理,所作出的判决仍然为一审判决,可以上诉或者抗诉,如果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后仍然判处死刑,还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交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高级人民法院如果同意判处死刑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抗诉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交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由最高人民法院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


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犯罪判处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授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核准权。需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抗诉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交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高级人民法院如果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作出维持死刑判决的裁定,同时也是核准死刑判决的裁定。


对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全面进行审查,并根据案件情形分别作出如下判决、裁定:


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裁定核准死刑,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或者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命令,同时由原审人民法院发布执行死刑的布告;


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改判;


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证据不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中级人民法院对于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应当报送的材料包括报请核准的报告、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综合报告、判决书以及全部诉讼案卷和证据,如果是共同犯罪的案件,对其中一名或几名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也应当将全部案件的证据材料报送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报送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案件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诉讼文书齐备,并且一案一报。高级人民法院收到报请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需要全面对案件进行审查,经审查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的决定,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应当作出裁定予以核准;


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认为原判量刑过重的,应当进行改判。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行刑过程较为血腥,给罪犯和参与行刑的人在心理上都造成极大的压力。注射死刑的执行则较为简单,在羁押场所内即可执行。受刑人的感觉如同生病时被打针一般,而对于行刑人而言,行刑过程中不见血腥且无法确认致死药物由谁注入,因此而产生的厌恶感较小。


法律咨询:




您好,死刑命令已经签发,在哪些情形下应当停止执行


律师解答:


死刑是一种剥夺罪犯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所以无论判决死刑和执行死刑都必须十分慎重。为此,法律对执行死刑的程序作了严格的规定。执行死刑命令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然后由高级人民法院交付原审人民法院执行。原审人民法院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应当在7日内交付执行。但是,原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之前如果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死刑,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


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接到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核实,经审查后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办法:一是进行改判。人民法院认为判决确实有错误,或者罪犯确实揭发了重大犯罪事实,或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按照死刑复核程序予以改判;对正在怀孕的犯罪分子也应当予以改判。这样,原来的死刑判决就不再执行了。二是恢复死刑的执行。人民法院确认原判决没有错误;或者确认罪犯检举揭发重大的犯罪事实等情况不属实;或者罪犯虽有揭发犯罪事实等立功表现,但不需要改判,仍然应当执行死刑的。对这种情况,必须由原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院长再次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恢复死刑的执行。


执行死刑时,负责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应当查验清楚将要交付执行的罪犯确系被判处死刑者本人。为此,不仅应认真核对罪犯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和住址等,还要核对其犯罪事实,同时还需讯问其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死刑适用罪名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2.生产、销售假药罪。


2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走私罪


24.走私武器、弹药


25.走私核材料罪


26.走私假币罪




死刑复核程序的适用范围

死刑复核程序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呢,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是否都必须适用死刑复核程序呢,在死刑复核中,能否将死缓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呢,死刑复核程序分为报请复核和复审核准两个诉讼程序是什么呢。


死刑复核程序适用范围


第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是否都必须适用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那么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一审二审死缓案件应当说是无需经过死刑复核程序的这个在法律上、理论上、实践上,应当说都不存在问题,如: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江-青、张*桥的案件,判处死缓时,在判决书的末尾加上“本判决为终身判决”,因此,法律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对死缓案件也有终审生效权,也有核准生效权,所以鉴于此,我认为,死缓判决的生效、形成应当为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和二审死缓判决、裁定均应立即生效;二是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死缓判决,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的,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生效;三是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死缓判决和裁定以终审权立即生效;四是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死缓判决,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的,期满后即生效。我认为

©2025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技术支持:大律师网